●只有每天「輕鬆」的跑完課表,才能「繼續輕鬆」的完成明天的課表。
●愈練愈累、愈辛苦,並非我們的目的,愈練愈輕鬆、輕快、放鬆,才是我們的目標。
●我們必須學習用「知覺」來加速,而非用「體力」來加速。
●加速時,只是輕微地把身體多向前傾「一些些」,保持動作不走樣,速度就會提升,而且不會更費力、也不會更喘氣。
●「重力」就是自然界最原始的力量。我們在跑步時不應去對抗重力,而必須學會與重力共處,這就是順應自然。

IMG_20180526_153236.jpg

●什麼是自然?自然界不會有多餘的事物,所以老子說「無為」。「無」是動詞,「無為」是指消滅多於與造作的行為。
●所謂的完美正是把多餘的事物(或造作的動作)消滅殆盡,只留下該事物中無法消除的不變元素,這些元素即是該事物的本質。
●游泳、騎車與跑步這三項事物的本質即為:自然的動作=不會受傷的動作=有效率的動作=沒有多餘的動作=完美的動作。
●人體的移動是在平衡與失衡的循環之間進行,移動的效率取決於你在平衡與失衡時的「姿勢」有多優秀。
 
●「需求」是發明與轉動世界的主軸,這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。
●所有運動的動作都是由一連串不斷重複的姿勢所組成,如果這些相同的姿勢本來就要一直重複,先確定完美姿勢為何,再不斷反覆進行練習才合理。
●所謂的「關鍵姿勢」是指身體最容易「失去平衡」與「運用體重」的姿勢。
●移動,是失去平衡所造成的。換句話說,當某物體的重量平均分布且處於平衡狀態時,它是不會自行移動的,失衡才會移動,而該物體移動最快的時間點,正是它離平衡點最遠的時候。
 
●行動的本質就是失衡,而且行動是思考與欲求的具體化呈現。
●這個世界的本質是變動。人生的本質是知覺。
●辨識差異的能力決定了知覺的敏銳度。
●我們只能看到我們所了解的事物。
●人類進步的起點在本能的盡頭,我們在盡頭之後做出超越本能的事才會進步。
 
●跑步時,支撐點顯然是在腳掌著地時形成的;騎車時,支撐點則是在體重轉移到踏板上時形成的。
●騎行是:快速反覆地把體重從該踏板轉移到另一個踏板上,藉此不斷地在車上取得平衡與失衡的動作。
●腿部的功能只是把體重轉移到踏板上。腿部只是體重的「傳輸器」,而非創造力量的「推進器」。
●在平地巡航踩踏時,效率的關鍵是在輕微地轉移體重時,依然能保持上半身的安穩。離開坐墊衝刺或爬坡時,並非胡亂擺盪車身,而是精準地把大部分體重轉移到每次踩踏板通過三點鐘方向的位置。
 
●當你愈能盡量加快轉移體重的速度,你對另一個踏板的施壓動作自然會變快。愈快使踏板失重,體重就愈快轉移到另一個踏板上,車速就跟著變快了。
●當你體重通過中心線的瞬間,支撐點已非兩個踏板,而是坐墊。很明顯的以坐墊為支撐點的時間要愈短愈好,你必須盡快轉移體重,而快速轉移的指導工作正是大腦。
●厲害的車手都會在垂直方向集中使力,主要的功率來源出自於一點到四點這段區間的轉動。而且膝蓋是直上直下,代表他只有向下出力。
轉換區下車跑步前就要改以輕快的轉速踩踏,這點相當重要。
 
●游泳應該是「身體通過手掌」才對。
●水中的浮力支撐是一種被動支撐,如果想善用浮力,應該「盡量無為」,盡量放鬆順應自然的法則。
●「向前游」與「漂浮在原地」的差別在於身體的重量從被動的「浮力支撐」轉移到主動的「移動支撐」上。
●一旦你搞清楚游泳的移動支撐在手掌上,你就能掌握核心技術。
IMG_20180602_155000.jpg
 
arrow
arrow

    日常翊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