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「我知道舞台上什麼能做,什麼不能做。」
●「找出限制來」,然後專心在限制裡做到圓滿。
●初學者心中可能性很多;專家心中可能性很少。
●智慧要在生活中學習,方法是在藝術中學習。
直接領悟的心是上天給我們的神聖禮物,理性思考是它的忠誠僕人。我們的社會居然把一切榮耀歸於僕人,卻忘了禮物的存在。

●創意的勃發與完成來自生活的修為,與自己溝通是培養創意的基本規範。
●心不會一宿改變,但慢慢訓練,我們的心確實能改變。
●編舞的過程對我是個冒險,如果知道成品的面貌,我一定不想去編。
●「創意」是讓人活得更自在,做人做事更圓滿。
●創意釋出題目與解題目的歷程。
「創」是內容、靈感、知識,「作」是形式、工具、技巧。

不論行業,創意的過程是一樣的。
創意是一種掙扎,尋找並解放我們的內在。
創意不是一步到位,而是透過兩個步驟進行的,慾望的湧現以及表達這慾望的方式。
「創」與「作」這兩個不同的學習科目並不能從一種領域中獲得,必須在兩種不同的領域中獲得。
在佛法中有兩個名詞可以精準代表這兩種場域的總稱:「智慧」與「方法」。
缺乏理論,任何實踐方法都缺乏方向;沒有方法,任何理論都是空談。
內在尋找到一個適當的題目。
創意真正的深度在於題目本身擬定的過程。
一旦被發現,所有的真理都很容易理解,重點是要發現它們。
一棟偉大的建築物必須從不可測量的元素開始,然後用可測量的方式進行設計,最後成品必須是不可測量的。
藝術是上帝和藝術家之間的合作,在這合作中,藝術家做得愈少愈好。
向外看的人在做夢;向內看的人可以覺醒。
在所有藝術之中,我們只是學徒,真正的大藝術是我們的人生。
「知識」是資訊的累積,「智慧」是對「知識」的妥善運用。
即興演出的真諦在於演奏到「忘我」的境界。
內心有多少「料」,畫布中、音符中、表演中,最多也只能出現那麼多「料」。
我們不是企圖得到它,而是透過去除障礙來點燃本來就存在的創意。
轉化工程要在「生活」場域中進行,而不是「藝術」場域。在生活中下功夫,才能在藝術中見效。
尼采說:「你的靈魂必須充滿混亂,才生得出一顆舞動的星。」
存放在心中檔案庫中的經驗,一定有潛在理由,因為心智認為這些檔案在未來可能會用得上。
習慣是最可怕的滅音器。習性讓我們快速跳到結論。
要了解習性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,只要先觀察:「聽到任何事、看見任何事時,我們多快下判斷?」
藝術家經歷「滿」及「空」的階段過程,這就是整個藝術的秘密。
眼睛只能看見心願意理解的事。
同一個視角無法由兩個人佔據,我們永遠都在不同的位置看世界。
當你真正開始看見事物,才能真正開始感受事物。
空間是藝術的呼吸,創意需要空間才能發生。
佔掉內心最大空間的不是資訊,而是「概念」。
盡量延緩下標籤的時間,這就是改變「如何看」的核心方法。
「世界觀」、「如是觀」、「因果觀」,有能力看到事物的原貌,才有可能看到事物的因果。
什麼是當下?當下是不散亂的、覺知的、不迷惑的。
習性最快的改造方式就是轉化動機。
寫作的目的是為了「驅魔」,驅逐他內在的魔鬼。
找動機最簡單的測驗就是不斷問:「為什麼?」
當我們開始向內問問題,懷疑自己一切所作所為,就是智慧生起的開始。
只要誠實、勇敢、不畏懼,詢問自己動機的過程可能會帶來痛苦,但絕對會帶來豐富的收穫。
創意工程只有10%屬於「創」,剩下的90%就是「作」。
你可以從大故事中切一小片下來,深入其中,直到前因後果全部顯現在這小切片之中;你也可以處理大塊時間,一切照順序,緩緩道來。
每一位創作者都痛苦地想跨越一個龐大的深淵,處於他內在視野和表達之間。
有時找不到答案是因為不知道如何為自己的創意構想設限。
沒有起碼的工匠技巧,到後來任何偉大的心靈構想都會變成辭不達意的表現。
技巧的智慧在於做局部的時候意識到這部分與作品完整面貌的關係。
我的工作是遊戲,一個非常嚴肅的遊戲。
人生並不是少了一份嚴肅,而是增添了一份玩耍的色彩。
要成為作家,必須把寫作當成一種習慣,進而強迫習慣成執著。寫作必須是一種執著,必須和說話、睡覺、吃飯一樣有機,一樣地有著身體與心理的生命。
我們必須從整體出發,片斷才能放下去。
原先只是出去散步一下,後來決定在戶外待到日落,因為我發現出去其實是一種回歸。
對創意人來說,閒晃其實是一種效率,不論大小,任何創意人都無法跳過這個階段,就像一個母親無法跳過懷孕的過程一樣。
如果你沒時間讀書,你也沒有時間、沒有工具來寫作。
誰執著於原創性就不可能做出具原創性的作品,反過來說,只要你單純地努力說出真理,你十次中會有九次具原創性而不自知。
 
 
 
最偉大的創意就是在改造自己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日常翊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